查看原文
其他

以色列,也怕被卡脖子

斯文的樊学长 地球知识局 2020-11-09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594-以色列卡脖子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地处中东的以色列与大部分中东国家一样,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稀缺。但是和那些因油而富的邻国不一样,在以色列领土之下,石油资源少得可怜。


波斯湾沿岸国家、北边曾经的苏联

甚至埃及,都有不少油,以色列却没有▼


因此淡水与油对于以色列来说都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偏偏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经过数次战争积怨已久,而文化与宗教上的冲突使得这种不信任几乎不可解,来自邻居的资源供应始终有断供之忧。


同时,以色列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社会运转和军政机器消耗着巨量的资源。如何在与四邻不和的情况下获得足量的能源,是一个关乎国家生存的问题。


短暂的友好,勉为其难的朋友

(图片:Vince Musi / The White House)▼


 


建国初的艰难求生


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初,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这一地区原本的能源格局也被彻底打破。最主要的输油线路摩苏尔-海法输油管被伊拉克切断,以色列依靠进口西方国家的煤炭和北海沿岸国家、苏联、墨西哥、安哥拉的石油才勉强保证了能源的基本供应。


如果海湾国家联合抵制以色列

那确实只能从西方国家或苏联进口能源了

何况西方国家本身也怕被海湾国家抵制▼


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以色列成功站稳脚跟,并于1952年颁布了《石油法》对包括原油、天然气、凝析油、沥青等碳氢化合物能源进行管理。为了鼓励油企在以色列开展业务,政府为能源企业发放牌照,并给予税率优惠等优厚的待遇,还成立相关研究所,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冷战格局也明显日趋白热化,苏联对于以色列的态度从同情逐渐转为负面,以色列与苏东集团的能源合作结束。


而且苏联人在中东找到了新的大朋友——埃及

双方不光开始军事方面的合作

而且苏联开始援建标志性工程——阿斯旺大坝

而这个逐渐强大的邻居,又是那么的敌视以色列

(图片来自:wikipedia)


原油进口是贫油国家的生命线,以色列政府当然不会把生命线完全交给敌意身深厚的邻国。早在1953年,以色列便与同样亲美的巴列维伊朗达成了秘密能源合作,到1959年,以色列近九成的石油来自伊朗。


当时伊朗对以色列的敌意较低

但海上运输也有诸多不确定性

比如苏伊士运河毕竟是掌握在埃及手里的

所以以色列也要着力建设自己的红海港口-埃拉特


然而对于以色列来说,不断切换合作伙伴,其实还是把命脉交到了别人的手里。他们想要自己掌握油气生产的大权。


此时苏伊士湾是埃及石油的主产区,东侧的西奈半岛也有一些储量较大的油田。所以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扩张性强烈的以色列夺取了属于埃及的西奈半岛,此后通过技术投资加速了半岛油田的开发。在归还西奈半岛前的近十年时间中,这里的产油量达到了峰值,也帮助以色列在70年代初近乎实现石油自给。


以色列靠武力开疆拓土

曾经实际占领西奈半岛、加沙、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

但优势也会成为一种毒药

一直占据西奈半岛,埃及就永远不可能与以色列和谈

(底图:shutterstock@AridOcean


但另一方面,第三次中东战争加剧了周边国家对以色列的敌视,想要进口石油变得更加困难。这也为以色列的能源供应平添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在归还西奈半岛之后,伊朗再次成为以色列最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


埃及和伊朗曾经是美国在中东的两大助力

结果埃及投向苏联,而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

这种状况下,美国只得大力扶持以色列和沙特

(图片:wikipedia)


然而,危墙难靠,不久伊斯兰爆发革命,巴列维王朝倒台。反以的宗教领袖霍梅尼上台后,以色列石油进口完全受阻。好在巴列维倒台前一年,以色列建立了6个月的石油储备,勉强度过了危机。


在政治动荡以及中东产油国封锁面前

即使欧美大国尚且遭到巨大冲击

各国都开始加紧扩充自己的石油储备

(1979年,美国的车排队加油)

(图片:Warren K. Leffler / wikipedia)▼


能源进口问题暴露了以色列夹缝中求生的本质,那么,依靠先进的科技和可再生能源能否缓解以色列的能源危机呢?

 



科技带动能源产业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加大勘探力度,尽量用国产油替代进口就成了以色列的国策。随着技术逐渐成熟,80年代中期,以色列在全国展开全面的地质分析,但是自然资源的有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勘探的结果只是让以色列获得了几个储量小、成本高的小油田,坐实了贫油国家的称号。


而且煤电也确实更加污染环境

即使在缺煤缺油的以色列

也有很多人更关心环保和身体健康

(环保主义者反对以色列在阿什凯隆建造新的火电厂)

(图片:shutterstock@ChameleonsEye)


为了减少对外依赖,以色列从遍布各大洲的产煤国家进口煤炭用以发电,以至于煤火电一度占到该国能源生产的三分之一。然而以色列的煤炭储量同样可怜,虽然目前看来煤炭出口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比较亲善,但对于危机感深重的以色列人来说,这种保障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大量的替代能源才能让自己感到安全。


2000年以色列进口结构

( 图片:https://oec.world/)▼


因此多年来,以色列积极投入可再生能源开发,并在地热、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技术突破,出现了一百余家可再生能源公司,甚至以此赚取外汇。但是这些产业往往规模较小、服务于家庭,尚不能从结构上解决以色列的能源困境。


以色列阿斯哈林太阳能发电站

(图片:Vadim Petrakov / shutterstock)▼


好在地质勘探队为以色列多少带来了一些好消息。他们发现,以色列的海上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比如发现于2000年的大陆架Mari B气田,在2013年枯竭前,为以色列提供了40%的天然气产量。2010前后,勘探技术突飞猛进,在水深一千米至两千米的水域上,8万亿立方英尺的塔玛(Tamar)33万亿立方英尺的利维坦(Leviathan)等储量惊人的气田相继被发现,以色列甚至一跃成为天然气出口国。


以色列沿海油田气田大致分布

(图片:deposit / 图虫创意)


只是天然气缓解以色列能源缺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加沙地带的Marine气田早在1999年就已经由BG公司开发,并与阿拉法特签署协议,获得开发许可,这个气田可以满足巴勒斯坦人的天然气需求,并能出口创汇。以色列试图促成进口,但是由于政治上的互不信任谈判异常艰难。


对于以色列的勘探行为,邻国黎巴嫩也异常警觉。时任黎巴嫩能源部长的吉布朗·巴希尔(Gebran Bassil)甚至公开表示:“以色列的意图是侵略我们的资源。”不论实际上是否如此,早就被邻国打上恶邻标签的以色列加剧了邻国的不信任。


毕竟,你可以把设施建在自己的海域

但从地下抽取的油气资源可能就包含隔壁的

东地中海的油气开发,周边国家都想分一杯羹

(图片:shutterstock@Andriy Markov)


同时以色列袖珍的领土上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页岩油,但是该国的另一资源困境——缺水——限制了页岩油的开采。当前主流的页岩油开采方法需要大量耗水,对于环境也并不友好,以色列干旱的气候与脆弱的生态似乎都经不起这一行业的折腾。


虽然以色列已经通过榨干约旦河来最大化占有淡水

但页岩油这种耗水大户还是玩不起

(图片:shutterstock@Maurizio De Mattei)


2017年,以色列消耗石油1170万吨油当量,天然气850万吨油当量,煤炭530万吨油当量,水电100万吨油当量,可再生能源40万吨油当量。天然气占比显著提高了,国产能源占比也慢慢提升到30%左右。


(参考:https://www.iea.org/)▼


但是在缺水的以色列发展水电不切实际,可再生能源发展又刚刚起步,用其他能源替代石油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保障石油进口依旧是以色列无法回避的难题。

 



利用国际局势


自建国后,为了获得稳定的石油来源,以色列长期舍近求远,非洲的安哥拉、南美的哥伦比亚、墨西哥、北欧的挪威、关系时好时坏的埃及,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长期向以色列出口石油,拼凑出了以色列的石油来源,勉强分散了风险。


不能只从一个油桶里买油

要全球化分摊风险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前苏东国家经济遭遇困境,出售能源成为这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而他们与以色列并没有什么过节,逐渐成为以色列重要的进口来源。但舍近求远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以色列也想过办法和中东的邻居们达成一些交易。


然而与周边国家达成合作降低石油进口成本实在不容易。


例如,2005年以色列曾与穆巴拉克治下的埃及签署为期15年的天然气购买协议。但是2011年穆巴拉克就被赶下了台,随着反以的穆兄会上台,这份协议不但终止,还受到调查。好在这是在天然气已经部分自给的情况下发生的,以色列并没有因为邻居政变而蒙受太大损失。


穆巴拉克执政长达30年,作为一个反犹太主义者

能与以色列签署能源协议实在是难得

但一份合约并不能改善埃以之间的关系

(针对穆巴拉克及其政权的抗议)

(图片:Jonathan Rashad /wikipedia)


此外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以色列就试图重启摩苏尔到海法的传统输油线路。当战争爆发后,伊拉克陷入混乱,以色列就高调公开支持库尔德地区。除了政治考量,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毫无疑问也是拉近两地关系的重要原因。


如果多条海上线路与陆上管道并行

以色列被波斯湾断供的风险显然会降低很多


近年来特别是2011年后,关于库尔德地区向以色列出口石油的报道就不绝于耳。虽然伊拉克库尔德地区当局一再否认,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伊拉克库区石油在以色列进口来源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可能占到7成。


伊拉克库尔德人能保持相当的实力和自治

石油收入是不可或缺的一块

没钱,哪来的枪和人

(图片:John Wreford / Shutterstock)


库区向以色列出售石油也不是少数权贵的“卖国”行为,而是经过利益权衡后的交易。低价出卖石油,库区换取的是武器、地区强国的支持和游说美国的可能性,这比单纯的金钱交易要有吸引力得多。


近年来,随着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而伊朗建立什叶派之弧的成果越发明显,在共同的对手面前,以色列与沙特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虽然以色列和沙特在宗教文化方面没什么可谈的

但在面对伊朗方面,是有共同利益所在的▼


沙特谋求经济转型,需要先进科技作为支持,能源安全依旧是以色列的心病,这为沙以合作提供了突破口。若实现深度合作,对以色列能源安全将是重要保障。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随着科技发展,美国已经凭借页岩油革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油国。这对于以色列来说也是重大利好,以色列能源安全岌岌可危的长期现状也许真的要成为历史了。


毕竟美国好,以色列才能真的好

(特朗普在哭墙祷告)

(图片:Photographer RM / Shutterstock.com)




在中东夹缝中生存的以色列总是在极限中赌国运。然而凭借灵活的外交加上坚强的军事后盾,对内利用科技、政策优势加速勘探资源,对外借机打击潜在对手,道义上有着种种缺陷的以色列,却依然在缺油少煤的情况下繁荣昌盛。


这一切成果的最大源泉绝不是他国的同情、羡慕或仇恨,而是人民与国家的意志和努力。


然而实力并不能解决头脑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以色列轰炸叙利亚时,大马士革街头

(图片:Fakhad Veronika / 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http://www.energy-sea.gov.il/English-Site/SiteAssets/PETROLEUM%20%20LAW,%201952.pdf

2.https://mepc.org/israels-energy-security-regional-implications

3.https://www.iea.org/countries/israel

4.BP2018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5.http://www.energy-sea.gov.il/English-Site/Pages/Oil%20And%20Gas%20in%20Israel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shutterstock@Zeevik



END



扩展阅读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